民建莆田市委会:
贵会关于“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”的提案收悉,感谢你们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关心和支持。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:
一、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“阳光工程”
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“阳光工程”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,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。“阳光工程”培训是国家为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转岗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,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,促进农民增收而共同实施的一项培训工程。运用国家财政扶持政策和市场手段,充分调动各类培训机构的积极性,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培训为重点,在尊重农民择业意愿的基础上开展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,培训工作坚持政府推动、学校主办、部门监管、农民受益的原则。
几年来,我市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“阳光工程”工作,积极争取全国“阳光工程”示范项目, 我市“阳光工程”工作自2004年实施以来,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示范县从2个发展到现在5个,培训任务从3000人到今年的7000人,培训机构从4个到今年的16个,中央、省给我们培训经费补助从48万元到今年的218.5万元,争取补助经费737.6万元, 培训27200人。“阳光工程”让广大老百姓直接受益,确实是一件德政工作、民心工作,实施5年来取得了很大成效,普遍反映好,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重视和力度。具体抓“阳光工程”的人员能认认真真、扎扎实实完成好每个环节、每个任务。
每年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“阳光工程”项目检查验收工作,由市阳光办召集农办、财政、劳动、教育、科委、建设六个成员单位的人员组成检查验收组,深入“阳光工程”示范县、培训机构检查。通过采取听各培训机构的工作汇报,看各期“阳光工程”培训班的培训台帐、转移台帐、教学设备,跟踪抽查参训学员的培训和就业情况等办法,然后验收组集中评议、采取记名评分方式,对培训机构进行评分,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。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。
(一)、严格实行工作制度,确保“阳光工程”政策落实
首先是公示制度。县区阳光办分别对培训机构的任务、专业、时间、收费标准及政府补贴标准等在县有线电视上和张贴公示,接受社会监督,同时把阳光办监督电话和各培训机构的监督电话一并公示,让群众通过电话通信反映阳光工程培训中的问题。其次是推行第一课制度,培训机构在培训开班前向阳光办报送《阳光工程培训班开班报告书》,县区阳光办负责人在每期培训班开班时讲第一课,同时对学员人数、资格、培训内容等进行核实,并对学员的交费情况进行明查暗访。三是规范台帐制度。各培训机构按照要求,建立了《学员花名册及就业情况表》和《学员登记卡》,《参训农民工就业跟踪服务表》,为需二次就业的参训农民工提供跟踪服务。四是月报制度。各培训机构在每月底向县区阳光办报送当月的培训情况,县区阳光办于次月5日左右及时向市阳光办报送的培训情况, 市阳光办于10日前向省阳光办报送培训情况。五是检查验收制度。各培训机构的每期培训班结束时,向县区阳光办报送《申请核查验收报告》,县区阳光办组织人员对其进行核查验收,了解培训机构对学员的培训时间、专业、收费情况和推荐就业落实情况等,对核查验收合格的培训班,由县区阳光办核发给《核查验收合格报告书》,予以正式确认。确保阳光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培训质量。
(二)、加强组织领导,提高转移、培训、就业一条龙服务质量
各县区通过校乡联办、校企联办、走出去招工等形式多样灵活培训的办法,加大培训力度,只要企业需求什么人才,就开设什么培训班,不拘于现成的专业内容,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。如仙游县职业中专学校采取校乡联办的做法,与12个乡镇签订了转移培训农民工协议,由乡镇政府组织发动,由学校培训后推荐就业,取得了较好成效。秀屿区采取定点培训、下乡巡回培训相结合以及与企业挂钩的形式,实现了“培训、实习、就业”一条龙工作方法,在尊重学员选择意愿的基础上,尽量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。仙游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利用与各乡镇已建立的转移网络优势,同各乡镇劳动事务所一起组织发动农村劳动力参加阳光工程培训。农机校注重做好学员就业后的跟踪服务,不但对学员平时驾驶中出现问题帮助解决,而且还对少数学员的农用车辆更新、维修、年验等提供全方位服务。
(三)、加强部门协作,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进程
各县区都能把“阳光工程”摆上重要议事日程,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小组,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与经济考评相结合。各级农办认真抓好“阳光工程”日常工作,组织成员单位深入培训机构进行检查和督促,做好每年的检查验收考评工作。教育部门积极发挥行业职能作用,加大对农职校等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,帮助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。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充分调动已有的培训机构、转移网络的作用,加大宣传和招生力度,源源不断为培训机构输送学员;加强就业指导服务。建立市、县(区)、镇(街道)、社区四级劳动保障联动服务网络,开展就业登记、信息咨询、职业指导、就业培训、职业介绍等服务,进一步健全了全市劳动就业服务信息系统,千方百计地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提供信息和指导;开展农民工权益保护专项检查,依法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;依法取缔黑中介,打击勾引企业工人跳槽而从中捞取经济好处的行为,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。财政部门根据资金管理办法,加强对资金使用的把关、跟踪和督察,努力把“阳光工程”的培训资金全部拨付到位,切实把培训资金直接补贴到农民身上。
各乡镇认真落实已分解的任务,派出专人,负责深入各个村发动村干部逐户动员,让富余的农村劳力及时参加培训,如秀屿区培训基地与乡镇配合,深入6个乡镇培训10期,学员911个。仙游县农职专在园庄镇党委书记亲自带领下深入岭北、石岭、六户等村逐户动员,组织70多位农民参加针车工培训。城厢区培训基地与妇联配合,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,很受社会欢迎。把地方特色产业培训与普通工种培训相结合,有效地促进就业。如仙游县举办风味小吃制作工艺的更新和改良技能培训;“六编六雕”技能培训,木雕行业从原有6家发展到现在已近300多家,形成了专业街、专业村,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。
二、加快农村“六大员”队伍建设
村级“六大员”队伍建设有效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、加强土地管理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、发展农村文化和医疗保健事业、确保农村安定稳定,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
村级“六大员”选聘工作按照选聘条件和选聘程序,本着公平、公开、公正的原则,认真开展选聘工作,全市选聘村级“六大员”9151名,其中:一是农民技术员2775名。其中农业类1086人,畜牧业928人,林业类321人,水产类328人,水利206人,农机21人。农民技术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,并接受群众的技术咨询,及时解决生产上出现的问题。二是计划生育管理员1127名(970个村),文化程度初中的391人,高中及中专的716人,大专的20人;男性726人,女性401人。负责本村(居)计划生育日常工作,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、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基础知识,及时掌握育龄群众的婚、孕、育(生育、节育)情况,为育龄群众提供服务,当好村“两委”参谋。三是乡村医生2485名:职业医师46人, 职业助理医师341人;大专83人,中专1254人,无学历621人。基本上实现“一村一所”的目标。四是农村综治协管员904名,这支队伍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,熟悉并热心于农村工作,在农村综治和平安建设等各种创建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。五是国土资源、规划建设、环保协管员已聘用967人,其中农村协管员883人,居委会、农场协管员84人,实现全市每个行政村、居委会各配备一名协管员。六是文化协管员921名,农村文化队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。在各级文化部门的指导下,村级文化协管员组成的农村基层文化队伍,推动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,完善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培养了农村文化人才,在加强村级文化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中共莆田市委农办
2008年8月11日
领导署名:蔡伟民
联系人: 林岐桦
联系电话:2398472
主题词:政协提案 提高农民素质 答复
抄送:市政府督查室,市政协提案委员会,本办领导,存档。
中共莆田市委农办 2008年8月11日印发